2024年04月27日
微信

访谈|教会小组化转型后,对同工数量和培养提出很大挑战

作者: 李世光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4年03月22日 10:02 |
播放

中国教会在前些年曾经跟随当时的时代风潮也兴起过一股堂会化的风潮,教会的牧养模式以大堂聚会为主,台上牧者讲道,台下众人听道。十多年的时间过去之后的今天,中国教会的状况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很多教会开始纷纷开始小组化、家庭化,全球教会也在探索微型教会、家教会、小组教会等方面各种方式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

大教会变为小教会是当下全球教会新的趋势,小组化也是中国教会的趋势之一。但这一转型的背后其实又出现新的挑战。

教会转型带来的新问题:教会同工不够用了

对于最近几年以来所发生的教会转型,在南方一所城市教会全职服事的陈牧师持“乐见其成”的态度,但是同时他也表示教会转型也给教会带来了一系列的新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可能就是新形态的教会对教会同工的数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陈牧师表示,教会化整为零是教会适应新的环境的一种方式,如果无法适应新的环境,发展更是无从谈起,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看到这样的小组化、家庭化模式,对于牧养所提出的挑战是非常大的。与以前我们所说的比较传统的堂会制教会相比,现在小组化、家庭化的教会对于牧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大的挑战。最大的挑战在于,小组化、家庭化的教会需要更多服事的人员还有讲道的人员。 

真实案例:一次圣餐礼,耗时十天

在华东某四线城市服事的徐牧师的案例应该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和普遍性。

徐牧师服事的教会有着大约两百名左右的信徒。在过去那种堂会制的时代,这两百人可以一起聚会、礼拜。那个时候教会有四名全职同工,对于一所两百人的教会来说,这个全职同工的比例可以说已经相当可以了。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包括徐牧师自己在内的四名全职同工可以很好地服事教会和信徒。哪怕是遇到一些大的事情和教会节期等,四名同工基本上也能够忙活过来。

但是到了疫情开始以后,教会开始了正式而又坚决的小组化转型。徐牧师在庆幸教会小组化所带来的诸多优势和便利之余,也发现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虽然有四名全职同工,但是同工还是不够用……

原来,日常还好,四名同工按照班次轮流转基本上能够满足日常的牧养和服事需要。但是到了圣餐的时候,情况就变得非常严重——教会有四名全职同工,但是牧师却只有两名,只有他们才能够执行圣餐礼。圣餐也是每个小组单独做的,因此每次到圣餐的时候,两名牧师就要一个小组一个小组的跑,一名牧师一天晚上跑一个小组做圣餐,然后第二天晚上再跑到另外一个小组。最终,他们发现所有小组做完一次圣餐礼需要十天左右的时间。为什么要这么久?答案很简单,因为他们教会有二十个左右的小组,这样两名牧师每天跑一个小组,跑完一次不就是需要十天吗?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千万不要以为为了做圣餐需要疲于奔命的只有两位牧师,另外两名年轻传道人一样要每天跟着跑。一遍圣餐跑下来,所有同工的心声都达成了一致和共鸣——再也不想做圣餐了。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抓紧时间培养人

对于小组化后带来的挑战,华南的陈牧师我们需要思考在现实的处境下面,我们可以调动哪些资源、可以采用哪些方法能够继续很好地牧养教会呢?教会变得更小了,会不会对牧养和福传等方面有更大的限制?当然会。但是,即使面对不一样的处境,怎样让我们的教会变得健康、健壮起来是一直要想的,这个才是牧者、传道人真正需要思考和做的事情。

相对来说大教会确实更加容易吸引人,但是大教会常常出现的问题是新人进来相对比较容易,但是跟进和牧养却往往很难,这就是大教会需要突破的课题。而教会从大转小之后,常常会出现的情况就是服事和牧养的人手不够,因此需要培养更多数量的同工还有义工。

很多教会现在都很重视同工的培养、重视门训,陈牧师说这个其实只是这几年以来的事情,以前几乎是没有的。之所以以前很多教会并不重视这些,是因为那个时候的教会对同工的数量没有很多要求,即便是一所数百人的教会,两三个全职同工基本上也就够了。可是现在就算一个教会还是这么多人,若分成了不同的点或者小组的话,一个地方两三个全职同工是根本不可能满足正常的服事和牧养的。比如说如果有十个小组或者说聚会点的话,那么至少需要有五名全职同工,一名同工负责两个聚会点。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只有两三名全职同工的话,再怎么忙都是忙不过来的。这样的话教会就需要更多数量的全职同工,才能够维持同样的牧养强度或者说质量。

一所教会从大变小以后,如果教会同工数量不变的话,那么牧养质量就会下降,这样的话最终就会导致信徒纷纷离开。而信徒的离开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影响教会的各个方面,让教会陷入到恶性循环当中,以至于没有足够的人手和能力推进教会的发展。

因此,陈牧师认为对现在几乎所有教会来说,重大而又紧急的任务那就是培养更多的全职同工和义工。如果已经开始做了,那就继续加油;如果还没有开始做的话,那么就从现在开始。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